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

2019-08-29

       说起故宫,是上一辈眼中威严隆重的皇家建筑,是现代年轻人津津乐道的“网红”博物馆,庄严神圣了600年的故宫,变得亲切可爱,不再被厚厚的城墙阻隔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是人人可以进出,近距离观赏的建筑和文物。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官博、故宫淘宝官博)
 
       关于之前神秘的故宫,除了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和鬼斧神工的雕梁画栋,还有“金砖墁地”、“一两黄金一块砖”的民间传说,当故宫揭开面纱,很多人发现“为什么金砖不是金色,而是青黑色呢”?原来这一块金砖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匠心与传承的文化历史。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
 
       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金砖墁地》
       京砖,又称“金砖”,是皇家专用的细料方砖,虽主要用于北京皇家宫宇建筑,其生产制作却不在北京,而在江南水乡——浙江嘉善干窑镇,经京杭运河北上,送达北京通州,也因京砖,使干窑镇这个历史上有名的“窑乡”被更多人知晓。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

       鹰牌2086,一个以“文化+设计”为核心的现代砖品牌,旗下“水墨京砖”就是对“御窑金砖”这一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匠心传承,秉持着敬重与专业,团队于今年8月份进行传统京砖的实地考察,探索御窑金砖制作这一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以展示“御窑金砖”的博物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鲜为人知的“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生动再现了御窑金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黄泥粘土到王朝最高殿堂的历炼过程,成为“奉旨成造”的“钦工物料”,成为专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

       传统金砖的制作工序繁杂、周期长、不稳定、成品率低,一块金砖从取土到成器再到致用,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无数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使原本不名一文的泥土,有了黄金的身价。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7)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8)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9)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0)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1)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2)

       制作京砖的土取自第二土质层的黏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后经练泥、制坯、阴干等,至焙烧,此时已过四百二十日。
 
       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月而砖始出。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3)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4)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5)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6)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7)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8)
 
       凡百三十日,而后窨水出窑。
       窨水是传统金砖烧制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窑火熄灭后,工匠们会沿着窑体外的砖梯把水挑到窑顶,水从窑顶渗入窑中,这道工序就叫做窨水。
       窨水之前需要在窑顶制作一个四周隆起,中间平坦的凹槽,用钢钎在四周打洞,水运到凹槽后会慢慢从四周渗入窑内,水遇高温化为蒸汽,蒸汽的压力使得窑洞温度逐渐下降,这时的窑座不会出现负压,而此时窑座外的空气不能进入,这使得窑室的还原氛围可以一直持续到砖瓦冷却,继而使金砖在窑内产生窑变,从赭红色变为青黛色。通常窨水是4天左右,三百斤砖瓦大约需要水四千八百斤,而水量的多少和渗入的速度,也决定着御窑金砖的最终质量。窨水过多,砖块会发生“水伤”,砖块声音会不再清脆;窨水过少,则会发生“返火”,窑中火种死灰复燃,会造成“黄窑”。只有经过窨水,御窑金砖才会具备足以久持千秋的坚硬质地。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19)

成砖
名:以金为名
形:面背四旁,端正完全
色:颜色纯青,色明如镜
声:其声如磐,声震而清
款: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0)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1)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2)

 
       烧制好的京砖由运河北上,直达北京通州,经官府逐一严格检查每用一块砖必有三块以上备选,京砖的包装一般用黄纸、稻草、蒲包、草索等。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3)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4)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5)


       金砖启运时,陆墓元和塘(今称市河)河面上运送金砖的官船打着“苏州府”的灯笼,扯起皇帝的龙旗,驶入大运河北上,情景甚是壮观。
       金砖的装船运输,极有考究。先要编队,前首官船作者押运官员,后面货船按顺序排好,每船插皇龙旗,兵卒守护。择日放炮开船,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沿途地方文武官员到码头迎送。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6)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7)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8)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29)

 
       金砖的铺墁也非常考究,从金砖砍磨、墁地准备、金砖铺墁、钻生泼墨等工序,需要专业的铺墁工人进行操作。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0)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1)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2)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3)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4)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5)


       每块金砖有专属的落款,标注其生产的时间年份、监察官府、工人姓名等信息,可直接追溯到每块砖的制造源头。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6)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7)
 

       金砖多用于皇家建筑,除了广为人知的紫禁城,还有一些宫阙园囿、太学金匮、摄政王府、帝后陵寝、皇家坛庙等,金砖是皇家尊贵身份的象征,不允许民间百姓和官员使用。御窑金砖博物馆收藏罗列了从明永乐至清宣统保留下来的金砖文物,以及一些金砖管理文献记载。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8)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39)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0)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1)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2)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3)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4)

       博物馆内记载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乾隆五十九年,工部大臣上奏折要申请烧造一批金砖,乾隆质问,目前各处并无新造宫殿,突然要奏请烧造,且数量不少,即刻传军机大臣和工部堂官查核。工部核查目前库存金砖两千余块,乾隆发怒“十年前通州厂存有金砖两千余块,当时又烧造了六千块正砖和六百块副砖。这十年中并没有宫殿兴作,怎么会又只剩下两千余块了呢?”后经查处,金砖遗失,罚处相关官员等额俸禄。      
       由此可见,古时对于金砖的烧造管理非常严格,日理万机的皇帝竟然对金砖的烧造时间、批次、数量及使用情况了如指掌,可见皇室对金砖重视和金砖的价值不菲。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5)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砖走入寻常百姓家,它的功能逐渐演化,文人雅士或将其作为桌面供博弈、饮茶,或置于书房供习书、展画;手艺人将金砖雕刻成工艺品,供人们观赏收藏;甚至一些公共场所也出现了使用金砖的建筑......金砖并没有随着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时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6)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7)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8)

百年窑火生生不息

       金砖博物馆内保留了一处御窑址——陆慕御窑址,这是一座双孔连体窑,也称“姊妹窑”,为明清古砖窑,据传因明永乐皇帝所赐而得名“御窑”,该窑是当年众多烧制金砖窑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砖窑,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观期间,窑内正烧制着最新一批金砖,通红的窑火预示着御窑金砖百年工艺的生生不息。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49)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0)

浙江嘉善县沈家窑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干窑镇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1)

       干窑镇曾以烧制金砖而饮誉海内,古时皇宫的金砖大多产自这里,这个小小的古镇,曾经耸立着大大小小近千座土窑,因此干窑镇历史上有“千窑之镇”之称。如今的干窑镇,依旧在生产金砖的,只剩下乌桥头畔沈家窑的几个土窑。
       
       由于是突然造访,且前期并没有联系上窑主,同行几个小伙伴抱着碰运气的成分来到了干窑镇,在一个路口的便利店问了一位老人,老人大手一挥,原来就在他家后面的小河边,真的太幸运了。

       更幸运的是,我们来到窑场,看到一个正骑着电动车准备离开的老者,上前询问窑主在不在,这位老者说自己就是窑主,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2)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3)

       考察当天,正值装窑工序,工人们一车一车把阴干的砖坯运送至窑口,经传送带至窑内(过去只能靠人力),窑内有十几个工人在装窑,由于不能进去太多人影响窑内的湿度等空气指数,遂没有进去详看。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4)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5)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6)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7)
劳作的工人
 
       装窑期间,窑主带领我们来到窑顶,查看窨水的气孔,窨水是金砖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窨水的火候和时间直接影响到整窑金砖的成品,且窨水这道工序只能靠经验把握火候时间,目前沈家窑只有窑主一个人把控这道工序。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8)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59)
窑顶窨水的凹槽

       工人在忙碌的装窑期间,窑主带我们参观他的“私人博物馆”,在聊天中得知,窑主名叫沈步云,这座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他是沈家窑的第五代传人,其儿子也继承了这份传统的技艺,成为第六代传人。
       说话间,来到他的“私人博物馆”,普通的一个房间,里面的东西却价值连城。沈步云保留了古时烧制的各种形态的金砖片瓦,并把重大事件的新闻裱装悬挂起来。其中2008年青年时报的一篇报道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标题为《面孔场景:嘉善最后的土窑军团》,记载了金砖制作这一传统工艺的现状,由于工作难度大、环境差、过程辛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来学习这门传统技艺,沈步云告诉我们,这上面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现在很难招到人,令人不免唏嘘。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0)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1)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2)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3)

窑主沈步云的“私人博物馆”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4)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5)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6)团队与沈步云合照
 
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走向世界,故宫文创的大热,李宁巴黎时装周大秀,国潮艺术的兴起......这些历史延留下的文化瑰宝更贴近现代生活,正如鹰牌2086的“水墨京砖”系列,以原始故宫京砖为蓝本,糅合现代先进影像喷墨技术,赋予传统京砖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现代空间的诠释,更适应现代人群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7)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8)
                                                                                                                                                                                                          (图片来源:故宫淘宝,李宁官博)

瓷砖设计文化之旅苏州行:千窑古镇话京砖(图69)
 
       正如“水墨京砖”一样,传统文化的延续形式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除了在博物馆展出之外,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入现在生活,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并让现代人接受喜爱。
       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获取更多招商信息和资料以及产品画册

为了您的隐私安全,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