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
精进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建陶系列报道
文|陶瓷财经出品人、总编辑 毛国中
1974年成立的石湾镇属工艺美术陶瓷厂(鹰牌陶瓷前身),历经转产建筑陶瓷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引进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求变,再到连续15年成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唯一参展的中国品牌,尔后登陆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几经扩张之后退市回归国有体制……44年来鹰牌陶瓷一路筚路蓝缕,在充分市场化的建陶产业中劈波斩浪,以技术创新及品牌文化的双核驱动器,成功突围凶猛的民营资本奇阵,创造了我国建陶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初创:雏鹰试飞
时间回到44年前——1974年的8月。
佛山陶瓷发源地石湾镇。镇委、镇政府为解决待业及“四残”人员的就业及生活问题,创办了国营工艺美术陶瓷作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家专营工艺美术陶瓷制造的作坊,正是后来闻名中外的建陶名企鹰牌陶瓷集团。鹰牌集团的发展史料这样记载了它的文化基因: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平凡起点,吃苦耐劳、身残志坚的第一批鹰牌人,奠定了鹰牌不畏艰苦、搏击长空的集体精神,并为鹰牌陶瓷日后的强壮、坚韧的发展作出了最初的贡献。同时,这“互助”与“责任”的初衷植根于鹰牌人的血脉之中,也为后来数十年的起伏发展培育了“风雨同行,和舟共济”的鹰牌文化。
▲初创时期的鹰牌陶瓷车间
1978年,影响世界的改革开放伟大举措率先在南方沿海地区落地施行。此时我国各地陶瓷厂开始零星地从国外进口部分设备,投入建筑陶瓷的生产制造。地处珠三角腹地佛山的鹰牌陶瓷,开始思考如何在确保现有工人就业的前提之下,开辟新的经营项目,让这家小厂紧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实现更大地发展。
1984年,石湾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的整线进口建陶装备投产在即。敏锐的鹰牌公司决策层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从工艺美术陶瓷转产建筑陶瓷。
这一决策被视为鹰牌陶瓷命运的重大转折!通过10年苦心经营完成创始之初“助残济困”历史使命的鹰牌,开始踏上了建筑陶瓷这一陌生而前景宽阔的新兴产业。
▲1984年,鹰牌从工艺美术陶瓷转产现代建陶产品
1985年,广东梅州平远县的18岁学生林伟参加高考,成为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他曾与隔壁宿舍的同班同学侯文全(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聊天时说,怎么也想不到会到江西景德镇“学陶瓷”。
▲1985年,林伟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与陶瓷结缘
1989年,“学陶瓷”的林伟毕业,服从国家分配开始“做陶瓷”。最初他被安排到石湾镇属的工贸总公司上班,但是仅仅一个星期,初出茅庐、率性耿直的林伟就找到石湾人事局李湖局长说:“我要去车间一线,学工艺的待在‘机关’里整天和文件打交道,感觉很空虚!”
出乎意料的是,李湖当即表扬并应允了林伟:我很支持你的想法,到最需要的一线去发挥专业所长,我们的工业生产正需要有干劲有想法的年轻人。
随后李湖给时任石湾陶瓷工艺厂(鹰牌)的负责人庞润流打电话,双方一拍即合。自此,林伟进入鹰牌公司,在佛山青柯路的鹰牌陶瓷新工厂科研室工作,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彼时的鹰牌,如雏鹰初啼,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着无限期待。
奠基:研发创新羽翼丰满
初到鹰牌,科研室主任潘炎告诉林伟,公司非常重视刚刚组建不久的研发部门及团队建设。同时,林伟接到了他在鹰牌的第一份工作任务:一个月内组建好化验室!
林伟心里明白,没有化验室的科研部门就像医生诊病没有了检验报告。他凭借着在大学时期的专业知识,带领同事们一道完成了实验室必备工具的配套,制定了标准专业的实验流程。之后,林伟正式投入到新产品开发。此时鹰牌的建陶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工厂内热火朝天,工人们热情高涨,林伟瞬间感觉自己找到了干事业的沃土,一头扎进鹰牌的研发车间。
林伟告诉陶瓷财经:“当时庞总(庞润流)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12字方针,并要求以科研室为先头部队,以创新、质量、高效为理念,为鹰牌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力量”。
1990年,鹰牌科研室通过大胆工艺创新和试验,自主研发出了中国第一片金属釉外墙砖,实现了自然的金属光泽表面效果及抗酸耐碱的内在性能,产品畅销全国。
▲1993年,鹰牌陶瓷研发出的金属釉外墙砖被应用于厂部宿舍楼至今
“这款产品1993年应用到我们厂部宿舍楼的外墙上,至今25年,仍没有破损,色泽除了历经风雨稍显陈旧,仍然可见当时的金属光泽痕迹。”鹰牌集团副总裁陈贤伟说。
90年代初期,渗花抛光砖开始显露其市场前景。但当时同行业的渗花砖多为无机材料属性,抗腐蚀性能不强,难以批量生产。林伟担任鹰牌渗花砖技术小组责任人,跑图书馆、逛书店、拜访陶研所,甚至跑到母校景德镇陶瓷学院请教老师,将一种不能溶于水、油性大、不能渗透的有机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后渗入砖坯,成功研制了与众不同的鹰牌渗花砖,产品畅销全国,为鹰牌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市场助攻。这个项目也被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开创了渗花抛光砖的新时代。
1995年,鹰牌开发研制出大颗粒抛光砖,掀起行业大颗粒转潮流,产品占据当时市场的半壁江山,直至现在依然是行业的经典产品。1996年,鹰牌成功生产出世界第一片大规格弧面仿石抛光砖,震惊中外建陶界。这一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建筑空间的柱体,被称为“东方的罗马柱”,鹰牌陶瓷从功能材料到装饰美学的价值,得以爆发。
▲1996年,鹰牌陶瓷独创的弧面抛光砖震惊业界
进入21世纪,渗花砖“鹰牌二次烧”一度“火得一塌糊涂”。佛山某大型民营陶瓷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陶瓷财经:一贯大胆的鹰牌在工艺创新和试验投入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他们通过特定的温度进行第一次坯体素烧,将水分、碳素挥发后产生空隙,然后再次进行图纹和色彩的特殊处理,回炉进行第二次烧制。这一工艺流程的改变,让鹰牌的产品在图案清晰度、色彩还原以及整体饱和度上达到了极致。
类似的研发成果,在鹰牌履历中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后来的顶级巴洛克、晶聚合等产品,均在市场竞争中交出了炫目的成绩单。
而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动力的鹰牌,早已羽翼丰满。
发展:翱翔苍穹的雄鹰
1998年,国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力度,“国退民进”风潮正甚。全国各地国企、集体(乡镇村)陶企在这前后的3年内纷纷转制,仅毗邻石湾的南庄10余家陶瓷企业挣脱集体体制的桎梏。
中国建陶产业在这一年,开始了全面、纯正的民营化之路,发展势头迅猛。
时年,国内房地产业如睡狮初醒,城市化大潮中的中国开始成为一个超级工地!
同时,山东临沂、淄博、江西宜春、四川乐山、福建泉州等地的集体陶瓷企业,相继完成了民营化蜕变,一轮又一轮新的民间资本疯狂涌入建陶产业。
1998年前后3年内,仅佛山民营陶瓷厂就新增了240余条墙地砖生产线。
▲1998年,鹰牌作为中国唯一建陶品牌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陶卫展
鹰牌在这一年作为我国建陶唯一代表品牌,第一次登上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的舞台,引起全国陶瓷界的高度关注。此后至2012年,鹰牌连续15年高擎中国陶瓷的旗帜,孤军征战国际最顶级展会,成为中外建陶零距离交锋的先驱。
199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鹰牌陶瓷登陆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为我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建陶企业。
彼时的鹰牌,便以匠心制造和资本市场为两翼,翱翔于中国建陶领空,啸鸣之声回响悠久。
▲1999年,鹰牌控股在新加坡上市
这一年,鹰牌被指定为行业唯一代表参加建国50周年成就展。人民日报曾以“鹰击长空”为题,大篇幅专题报道这家来自佛山的企业。央视二套亦以“行业领头鹰”对鹰牌陶瓷作了专题报道。
2000年,鹰牌控股的营销额突破13亿元,站上了全国陶企单品牌3甲之位,进入辉煌时代。
2005年,已是“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鹰牌,其原有产能远不能满足自己及旗下华鹏两个品牌的市场需求。
这一年鹰牌控股实施重大举措,于河源市收购新厂,成立鹰牌陶瓷实业(河源)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性制造布局。此时,林伟已从研发中心总经理一职升任公司副总裁。
此后的5年间,中国建陶实现了超越历史的疯狂扩张,陶瓷砖产能以超2倍的规模爆发式增长。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营在民营资本的凶猛夺食中,阶段性失去了它的优势,加之过长的决策链条导致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低下,鹰牌正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的多重挑战。
“那时(鹰牌)发展的确进入到一个相对迷茫期,整个产能扩张的速度、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以及行业决策变化的速度,都令你无法想象,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鹰牌集团副总裁陈贤伟告诉陶瓷财经,“不过石湾政府及鹰牌决策层的开放心胸和大胆改革的勇气,再次得以体现,大家开始酝酿鹰牌的再次转型。”
无法否认的是,那一时期的鹰牌遇到了普通民营企业的奇阵围剿及粗放式竞争的强烈干扰,其产销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并未能撼动它中国建陶一线品牌的地位,其品牌质量和品牌价值依然受到市场的赞赏。
转型:喋血重生,鹰击长空
2009年,新加坡资本市场环境不济,国内建陶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行业竞争环境亦持续恶化。彼时的鹰牌,产销值已经跌至其上市后最巅峰时期(2000年)的一半。
游离于制造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鹰牌控股,携35年深厚积累却疲于寻求轻装上阵的新通道。这一年,已经转任某大型民营陶企总经理职位2年的林伟,临危受命,手持帅印,成为鹰牌第五代总裁。
同时,石湾镇政府及鹰牌决策层关于雄鹰的“重生方案”进入紧张讨论阶段。
2010年8月18日,原鹰牌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新加坡资本市场,由上市公司转变成为佛山市石湾镇公有企业,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林伟以第二次转制后的鹰牌集团总裁的身份亮相,并发表了令鹰牌人和经销商斗志昂扬的讲话:这一天鹰牌人开启“新鹰牌,大未来”,进入全新的发展轨道。新鹰牌立足新的起点,将通过营销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演绎全新高度,重振鹰牌雄风!
此外,鹰牌集团当天携科技公司及国际贸易公司2大分公司亮相,完成了内部以鹰牌集团+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制造基地、国内营销的1+N布局。而对于外部资源整合方面,鹰牌集团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及欧洲著名设计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这再次成为鹰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为鹰牌适应新的复杂竞争环境,卸下了诸多沉疴旧疾,全面进入国际化、现代化战略通道。
▲2010年,林伟(中)代表鹰牌同景德镇陶瓷学院及西班牙设计公司代表签署战略合作
陶瓷财经注意到,2009年鹰牌亏损5000万元,而2010年则扭亏为盈,实现千万级利润。一系列急速向上攀升的数据,全面消除了业界及经销商对于“鹰牌退市”的种种猜疑和担忧。
有声音认为,林伟回归的意义远非扭亏为盈的数据表现,更重要地是鹰牌第一位陶瓷科班出身的领导人,重新拾起了鹰牌的技术研发工作。“百款新品大研发”,正是他履职集团总裁之后启动的重大计划。2011年,鹰牌推出了震撼业界的“晶聚合”新品,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微晶石“二次烧成”的难题,被业内誉为“鹰牌一小步,行业一大步”。在晶聚合新品发布会上,时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向鹰牌、向林伟深深一鞠躬,向鹰牌数十年推动中国建陶行业的发展致敬。
随后,晶聚合不仅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更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这一成果,再次激发了鹰牌人和客户的发展信心!
2012年,鹰牌、华鹏两大品牌的事业合伙人计划全面落地;同时终端渠道快速扩张,各区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由此助力鹰牌制造再次扩张,一举收购了广东东源县好爱多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河源二厂。
这一年,鹰牌已连续15年代表中国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当时林伟随国家经贸部前往拜访意大利陶瓷协会秘书长,这位秘书长说道:“90年代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参展,说明这家企业非常优秀。能够坚持15年参展,说明鹰牌很有国际化视野,有坚定的信念。参展十多年间,从来没有发生过知识产权纠纷,说明这家企业是有很清晰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意识。鹰牌这家企业,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一个陶瓷强国的行业秘书长给予中国企业如此高的评价,国家经贸部的领导惊讶不已。消息传回国内,媒体纷纷报道,行业内更是一片呼声。
2013年,实现二次转制的鹰牌集团,连续3年保持30%的销售额增长,时隔13年重现昔日辉煌。
同年子品牌华鹏首创29度柔光石,以全新风格的5000平米总部展厅,从鹰牌羽翼的呵护之下,第一次飞向了自己的独立领空。
▲2013年,华鹏携29度柔光石开启新征程
2014年,鹰牌开始着手资产管理布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其第一个三旧改造项目“泛家居电商创意园”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建设布局和招商运维,成为佛山市三旧改造的示范园区,创造了三旧改造“当年建设、当年实现招商”的奇迹。
▲2014年,鹰牌投资泛家居电商创意园项目
这一年,互联网浪潮涌入泛家居领域,陶瓷产业的电商时代开启。80、90后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对于产品及空间风格的要求,出现了跨越性改变。
为适应趋势变化及消费行为的迭代,鹰牌集团于2016年推出现代砖品牌——鹰牌2086,率先布局“现代新市场”,全面迎合新中产消费群体的需求。
自此,形成了鹰牌陶瓷、华鹏陶瓷及鹰牌2086现代砖的强差异化品牌布局,集团整体竞争力及营销业绩大幅提升。
▲2018年,鹰牌2086瓷砖总部展厅全新亮相
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鹰牌集团在产业粗放式发展的大时代中,完成了一次次的体制变革、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型。一切都在随市场而动,但是鹰牌始终坚持其规范化经营的本色,坚持对陶瓷的匠心专注,坚守、实践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创新的理念,44年这些已经渗透成为鹰牌最深厚的文化基因。
这只孤独的雄鹰,历经产业沉浮和多次自我重生,胸怀凌云壮志,呼啸腾空的身影,在全面民营化建陶产业集群中独树一帜,注定成为极具特色的样本。
【精进40年风云对话】
林伟:无原创,不强国!
▲鹰牌集团总裁林伟
【陶瓷财经】从目前来看,同时拥有设计、研发、制造、品牌、营销及渠道服务能力的国有建陶企业,好像只有鹰牌了。从初创至今,我们重新给鹰牌的成长进行梳理,您怎么划分它的发展阶段?
【林伟】1974年-1983年,这是第一个阶段,鹰牌从事生产工艺美术陶瓷产品,这是鹰牌的初创阶段;
1984年-1998年,这是鹰牌的高速发展阶段,鹰牌从美术工艺生产向现代建陶产品的制造转型,研发出众多行业开创性的产品,这个阶段鹰牌以突破10亿元的销售额跻身中国建陶三甲;
1999-2010年,这是一个难以描述的阶段,鹰牌实现了体制转型——上市,之后经历从辉煌到衰退,再到二次转制(退市转为地方国企),准确的说这是鹰牌人抓住历史机遇的自我革命阶段;
2010年至今,是鹰牌的全面转型期,经历了10年资本市场“异化”的鹰牌,从全国建陶产业巨量扩张的惊险竞争之中,实现了研发、生产、设计、品牌的全面升级和重新布局,进行了集团资产的优化配置。
【陶瓷财经】作为公有制企业,鹰牌和其他的陶瓷企业有什么不同?
【林伟】公有的体制其实赋予鹰牌很多正面的东西,包括规范化管理、诚信经营和稳健阳光的操作。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殊途同归到规范化经营的道路上。
2016年,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到鹰牌调研,看到公有体制的鹰牌处于制造业如此发达的珠三角,从事着充分竞争的陶瓷行业却没有死掉,反而生存得很好,他感到十分震惊。
这说明一个问题,公有制并不是鹰牌发展的包袱。鹰牌能够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靠的是产品研发、营销变革、组织管理等等方面的综合运营能力,所以我们能够不断带给消费者好的产品,让消费者在众多的品牌中选择鹰牌。还有是鹰牌人对鹰牌割舍不断的感情,就像我,在鹰牌成长、发展,所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它付诸毕生的努力,让鹰牌变得更好。这是积累40多年的财富,也在无形中推动着鹰牌的发展。这些才是鹰牌的与众不同之处。
【陶瓷财经】在我看来,鹰牌是孤独的!1998年至2012年这15年来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展,都是一种独立而独特的存在。
【林伟】表面看是这样的,我们也深有体会。那15年独立参展的岁月,实际上对鹰牌在国际市场的业绩没有太明显的作用,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企业利益问题,更加是国家荣誉的问题。2012年,我在意大利里米尼的一次演讲上也说到,博洛尼亚展多年来只有鹰牌一家中国企业参加,这并不能展现中国陶瓷行业的整体实力,应该打开门欢迎更多中国企业。
今天想来,如果我们放弃参展,今天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孤独是值得的,没有放弃意味着为中国同伴进入国际顶级展会铺路,一起来展示中国陶瓷的实力。
【陶瓷财经】您认为鹰牌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林伟】44年来,鹰牌一直坚持匠心与创新,坚守产品品质,坚持诚信经营,获得行业和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父子二代经营鹰牌、子孙三代使用鹰牌产品非常多。今年我们发布了新的广告语——“很多年以后,我还选择鹰牌”,它不是我们喊出来的,是从消费者口中说出来的,一个个的好评铸就我们在市场的口碑。这一切都有鹰牌对陶瓷的专注、坚守和创新在做支撑。
【陶瓷财经】今年我国陶瓷砖产量下滑非常严重,接近20%的降幅,而且整个市场仍处于萧条状态,并未出现见好的信号。当下整个行业的悲观情绪蔓延比较严重,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产业形势?
【林伟】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发展的震荡、企业业绩的波动,都是正常的规律,没有永远的好,也没有长久的坏。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看到趋势,能不能有所作为去发挥优势,顺应变化而胜任市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建陶行业整体大势一直是高速增长,但是也出现过几次阶段性下降,最终都走过来了。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回望过去,从历史中寻找出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化的轨迹和逻辑,从中找到应对的方法。
你们现在做的改革开放40年系列采访和报道,正是在帮助大家一起回顾、分析和找到发展的新方法。
【陶瓷财经】有声音称中国已经是建陶强国,您怎么看?
【林伟】这个论调还为时尚早,但是能提出这种论调非常不简单,事实上我们这些年的确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能失去正确的评判和发展的信心。
当前意大利、西班牙是建陶的第一世界,我们中国是第二世界陶瓷国,而且正在紧追西班牙。但是同意大利的差距还非常明显。要成为世界建陶强国,起码要在核心装备技术的创新、原创精神以及设计水平的综合表现上,追平西班牙,接近意大利。
印度、越南、非洲目前是比我们要落后一些,但是他们成为我们在国际中低端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我们现在是前有强国堵路,后有新兴力量在追赶,能否突围就看未来10年的发展了。
【陶瓷财经】基于上述问题,您对于行业消极心态的蔓延,有什么建议?
【林伟】无原创,不强国!希望我们的产业同仁能够尊重知识产权,把力量集中到原创设计和工艺创新上来。
此外大家要树立文化自信。中国是陶瓷原创的泱泱大国,有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守住其魂,这里就涉及到自信、知识产权和创新。鹰牌这些年的产品设计全面回归原创,包括前不久我们去意大利参展的产品水墨金砖的亮相,就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关注和好评。
还有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过去30年中国陶瓷都在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视觉美感,规格更大、表面纹理更逼真、产品应用更美观,本质上都是解决了产品的装饰性问题。未来陶瓷行业的着力点应该是“装饰性+功能性”,赋予陶瓷产品新功能,更健康、更安全、更多功能,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